193.损一毛利天下而不为
“损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语出《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子,就是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家,但是没有著作流传。杨朱的思想被记载下来的部分概括起来是“贵生”、“重己”,也就是珍视自己生命的保存,反对因利于他人而损伤自己的利益,也就是所谓的“损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这与墨家的“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兼爱”思想是正相对立的。
194.贤者与民并耕
“贤者与民并耕”,是农家许行的观点,语出《孟子·滕文公上》:“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这段话的意思为,陈相见到了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文公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虽然如此,他还不懂得贤君治国的道理。贤君与人民一起耕作养活自己,一面烧火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堆满粮食钱财的仓库,这是侵害百姓来供养自己,哪能称得上贤明呢?”许行的主张是国君应当亲自参加生产与生活方面的劳动,与百姓同劳共苦,在工作上彼此不分。孟子听后质问道:“许子是自己种了粮食才吃饭的吗?”陈相说:“是这样的。”孟子又问:“那么许子是自己织了布才穿衣服的吗?”陈相说:“不是,但是许子穿的是粗麻编织的衣服。”孟子接着问:“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孟子问:“戴什么样的帽子。”陈相说:“戴生丝织的帽子。”孟子问:“是自己织的吗?”陈相说:“是用粮食换的。”孟子紧接着问:“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解释说那样的话会妨碍做农活。孟子接着又问了许子所用的其他的一些器物,结果都不是许子自己造的,而是交换得来的。孟子说:“他这样用粮食来交换这些器物难道就不是农夫对于工匠的侵害吗?反过来工匠用器物来从农夫那里换取粮食就不是对农夫的侵害吗?”接下来,孟子说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提出的观点是,天下之人,各有分工,凡事不可尽行亲力亲为,从而以十分有力的辩驳批判了许行“贤君与民并耕”的落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