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盘庚迁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个举动本身却成为整个殷商乃至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标志着“商人屡迁”的动荡生活的终结,同时也使长期处于低迷衰退中的商王朝重新出现了“殷道复兴”的局面。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局面的出现,才有了后来包括盘庚在内的八世12王270余年商代历史的延续。
前文已经说过,至迟在秦代,盘庚所迁的殷都已成废墟,其具体地望和位置渐渐不被人所知。而关于殷墟的发现与发掘情况,前文也有较为详细的叙述。需要略作提及和补充的是,从1937年至1949年,在经历了12年共15次的殷墟发掘之后,由于抗日战争及国内战争的爆发,原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对殷墟的发掘工作被迫停止,大部分发掘物品被运往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筹备时,便首先恢复了殷墟的发掘工作,并于西北岗王陵区发掘了著名的武官村大墓和附属祭祀坑。武官村大墓规模宏大,墓中发现殉人和人牲79具,殉牲59具。1953年至1958年,在大司空村及薛家庄等地再次进行了发掘。从1958年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了安阳考古工作队,1959年又设立了工作站,开始对殷墟进行长期的连续性发掘和研究。1961年,殷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出了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