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弱权力,控制钱粮,收其精兵,这些削弱藩镇的办法,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实施起来却花费了宋太祖的大量心血。
杯酒释兵权
“削藩”,最为紧迫的当是削夺藩镇兵权。五代乱世,兵力成为权力、王朝的象征,谁拥有实力最强盛的兵力,谁就可以当皇帝。尤其是禁军的向背,往往兵力可以决定政权的兴亡。后唐明宗李嗣源、末帝李从珂,后周太祖郭威都是由于得到禁军的拥戴登上皇位的。赵匡胤当年,曾协助郭威夺取政权,后来由于战功卓著,不断加官晋职,直至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握了禁军最高指挥权。几年之后,赵匡胤利用自己所处的优越位置和多年树立的威信,轻而易举地取代了后周政权,当上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兴亡以兵”,对于宋太祖而言,应该是感受颇深。
宋太祖不愧为义气之辈,他即位后不久,为了酬谢部下的翊戴之功,特地晋升了一批参与拥戴称帝的亲信为禁军的高级将领。石守信为归德节度使、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高怀德为义成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张令锋为镇安节度使、马步军都虞侯,王审琦为泰宁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赵彦徽为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张光翰为宁江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他们的官爵阶勋“并从超等”。但宋太祖心里清楚,这些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终究是自己政权的潜在威胁。殊不知,太祖即位之初的一段时间里,只要听说节度使特别是边镇节度使有“谋反”的迹象,他都要暗中派人前往侦察,探听虚实,看是否真有谋反迹象,以便采取措施。这说明宋太祖很不放心手握兵权的武将。事实上,宋太祖在赏赐这些将帅拥戴之功的同时,就已经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抑制他们兵权的过分膨胀。如重要军职频繁换人,并借机免掉一些将领的兵权。比如,平定李筠叛乱后,命令韩重赟代替张光翰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罗彦瑰代替赵彦徽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