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的将军问子贡道:“季文子有三次失意,又有三次通达,都是因为什么?”子贡回答:“季文子在失意的时候能敬事贤人,在通达的时候能举荐不得志的人,他富有的时候肯把钱财施舍给贫穷的人,他尊贵的时候能够对卑贱的人以礼相待。在失意的时候能敬事贤人就不会被人瞧不起,在通达的时候能举荐不得志的人就是忠于朋友,在富有的时候肯把钱财施舍给贫苦的人,就会受到同宗亲戚的爱重,在尊贵的时候能够对卑贱的人以礼相待,就能获得百姓的拥戴。所以说季文子官运享通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他一时不得志,那是因为他的命不好。”文子又问:“有些人终身不得志,又是为什么呢?”子贡说:“像那些在失意的时候不能敬事贤人,在通达的时候不能举荐不得志的人,在富有的时候不肯把钱财施舍给贫穷的人,在尊贵的时候不能够对卑贱的人以礼相待的人,如果官运亨通,那是因为命好,抑郁不得志才是理所当然。”
子路问孔子道:“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是个了不起的人。”子路说:“当初管仲劝说襄公,使襄公很不愉快,这说明他没有辩才;他想帮助公子纠即位,却没能成功,这说明他没有才能;他的家被齐国毁掉了,可他却没有忧伤的表示,这说明他不仁慈;他带着枷锁被关在囚车中,却一点不感到耻辱,这是不知羞耻;事奉自己过去想射死的国君,这是不讲气节;召忽殉职而死,管仲却不肯殉职,这是不讲道义。先生为什么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呢?”孔子说:“管仲劝说襄公,襄公不高兴,并不是因为管子没有辩才,而是襄公不懂得欣赏他的主张。他想帮助公子纠即位而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管子没有才能,而是时运不济;他的家被齐国毁掉,他却没有忧伤的表示,并不是因为他不仁慈,而是因为他能对厄运泰然处之;他带着枷锁被关在囚车中却一点儿不感到耻辱,并不是因为他不知羞耻,而是决心自己惩罚自己;他事奉曾被自己射击过的国君,并不是因为不讲气节,而是因为懂得权变;召忽殉职而死,管子却不肯殉职,不是因为不讲道义,召忽是做普通臣子的人材,如果不殉职就要当敌军的俘虏,如果殉职而死,就会天下闻名,所以他为什么不肯去死呢?而管子,却是天子的辅佐,诸侯的宰相,如果他去殉死,不过是变成沟里的腐尸,如果他不死,他的才能就可以在天下施展,所以他又为什么要死呢?子路,你太不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