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中作者对幼年在红旗河上打滑刺溜时孩子们之间经常寻衅打架的事多有描述,让读者感受到的是满汉民族和朝鲜族孩子之间的龃龉,因为抢冰场,还彼此用对方的语言相骂。这些描写反映了清末至民初红旗河两岸由满族一统到多民族集聚,特别是朝鲜族人口剧增的历史变迁。
“我”的父亲姜青山是一个闯关东的山东农民,早年在关外做小本生意,在旅顺口、海参崴开赌场和杂货店,成了一个有出席法庭公审资格的二等商人,定居珲春后经营茶叶、人参,兼营汇兑,成为县商会会办。由于俄国“富党”失败,卢布贬值,姜青山受了一个同乡的骗,收进大笔“羌贴”而破产,只得将店铺盘给一个白俄商人,全家移居到几间草房子里,靠雇用朝鲜垦户和当地旗户经营两宗“占荒地”维生。
19世纪初叶,日本侵略势力已开始干涉东北地区。这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与心理造成重大影响。如小说中所写每每中国地方警察缉捕朝鲜烟土贩,日本警方即出面干涉。按领事裁判权,凡朝鲜侨民犯人都需转解日本领事馆,而一经转解,便予释放。中国地方警察则庇护使日本领事馆头疼的朝鲜独立党分子,以示报复。那一地区中日两方警察的武力摩擦时有发生,当地日本人所办中学里的朝鲜学生与一般中国学校的学生之间的仇视、殴斗也几乎一触即发。作品中像朴斗寅那样特殊的朝鲜侨民的存在,与日本势力的渗透密切相关。此人很早以庆源府“大日本外务特派员”的合法身份为掩护,大摇大摆来往于图们江两岸私贩烟土。县里设置日本领事馆后他成为朝鲜“通事”,一面调解中朝居民间的诉讼纠纷,一面仍在暗中贩卖烟土。这个时而身着朝鲜人白袍,时而打扮成中国绅士模样的神秘人物,几乎成了当地所有汉满大户人家的座上客。他通过向不断拥入的朝鲜流民放高利贷,通过将他们分别荐给当地中国地主当佃户,榨取他们的血汗,致使中国地主秋后难以收足佃户应缴纳的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