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着急,听我给您解释。
区别一:使用时间不同
643—681年,唐朝只有同中书门下三品。
682—757年,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共存。
758年以后,唐朝只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区别二:授予对象不一样
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只是一个头衔,不是职事官,因此没有级别,如果要看官员级别,那就要看他们的职事官或者散官的级别。
682—757年间,朝廷任命了83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其中,三品及三品以上的官员占比83%,尚书左、右仆射11人,六部尚书30人,侍中3人,中书令1人,其他若干。
682—757年间,朝廷任命了103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其中,三品以下的官员占比80%,中书侍郎、门下侍郎52人,六部尚书12人,尚书左、右仆射2人,其他若干。
也就是说,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拜相的,基本都是三品以上的高官。
就算您是侍中、中书令,也只有拥有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头衔,才算真正的宰相。
那好,假如甲是中书令,却没有议政的资格,说明了什么问题?
可能是皇帝不喜欢中书令甲,而喜欢中书侍郎乙,也可能是皇帝想架空中书令,让中书令成为一种荣誉官职(真相)。
同理,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的,基本都是三品以下的官员。中书侍郎、门下侍郎等实权部门的副手,几乎成为绝对主力军。658年以后,更有甚者,如尚书省六部侍郎也开始跻身到宰相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