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国和虢国。这两个国家关系不错,晋如果袭击虢国,虞国必会出兵相助,反之亦然。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计说,要攻占他们,就必须离间他们,让他们互不支持。虞国国君贪得无厌,我们就投其所好,把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两件宝物送给他,让他暂时保管,等灭了虞国后再收回来。虞国国君见了宝物,自然乐不可支。
晋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借口伐虢,同时要求虞国借道给晋。虞国大臣宫之奇劝说虞公,虞虢两国,唇亡齿寒。但虞国国君说,交一个贫弱的朋友却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傻呢!
晋通过虞国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分部分财产给虞国,虞国国君大喜过望。晋国暂时把军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几天后,晋献公约虞国国君前去打猎,不一会儿,虞国京城起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京城。这样,晋轻而易举灭了虞国。
古今战例
鲁仲连巧言善辩
战国时,秦国进攻赵国,在长平一战取胜后,又进一步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楚国派春申君、魏国派晋鄙各自领兵去赵国援助。但是魏王又担心秦国报复,便令军队驻扎汤阴(今河南汤阴)不肯前进,同时又派辛垣衍到邯郸,通过平原君说服赵王,和魏王一起尊秦王为帝。而齐国的鲁仲连反对投降,主张坚决抗秦,于是便展开一场投降与反投降的辩论。鲁仲连先从秦国的侵略本性谈起,然后讲到尊秦的危害性。不应对秦抱什么幻想,只有坚决抗秦才有出路。这件事情尽管说得委婉隐晦,但“假道伐虢”的目的是明确的,是毫无疑义的。由于鲁仲连能言善辩,说服了辛垣衍,才使魏、赵避免了一出“假道伐虢”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