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人们将这种毫无选择余地的“选择”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有人陷入进了‘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之中,那么他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这样的说法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毕竟,如果我们要对比出好与坏、优与劣,都需要广泛的选择,多方比较之后才能作出最准确的判断。而且,也只有这种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选择判断,才算是比较合理的。假如我们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去作决定,这样得出的结论也一定是狭隘而不可信的。
分析了这么多,我们就要将这个问题联想到我们自己身上了,联想到孩子的身上了。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没有也给孩子限定了很狭窄的选择空间?有没有不顾孩子的发展,只遵从我们的意愿而让孩子去作决定?
可能有妈妈就会说了:“13岁前的孩子不过就是个小学生,正是贪玩爱闹的年纪,如果让他选择,还不是除了玩就是玩啊!”这样的说法就太过片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想也会慢慢发生变化,他会开始独立思考,对某些问题开始有自己的理解,对于他自己的事情,学习、兴趣等等方面他已经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进行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