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四月时节,漫山遍野里一片盎然绿意,但黑山大军踏过之后,顿时变作一片枯黄,如同灾难大片的场景一般。
黑山军起于五年之前,由博陵人张牛角、常山真定人褚飞燕组建,啸聚了万余人盘踞在太行山上,劫掠各地,与黄巾各部遥相呼应,不断的发展壮大,最终变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张角三兄弟死后,黄巾各部顿时星散,每日都有大小不一的黄巾余部,从冀、豫、兖、司等各州跋山涉水的前来太行上投靠黑山军,大小不一,多者近万,少则三四千,使得黑山军的规模越来越大。
历经数年的发展,此刻盘踞在太行山上的黑山军已有三十万之众,当然,这是包括了老弱妇孺在内的数目,真正能上沙场厮杀的精壮大约有十万上下的样子,其他的都是跟着逃命的家眷。
黑山各部平日里并不聚集在一起,各自在茫茫太行上寻找险要之处扎下营寨,各自解决粮食问题。平日里由张牛角、褚飞燕两大渠帅庇护他们的安全,但有朝廷军队来攻,二人必然发出黑山旗,纠集各部,共同击退来伐的官兵。接到旗帜的黑山各部落必须准时出兵,否则就从黑山军中除名,逐出太行山。
正是由于纪律森严,故此黑山各部保持了良好的纪律性,能够做到同仇敌忾。四五年的时间下来,黑山军屡次挫败朝廷的围剿,击杀了万余名官兵,逐渐的让地方刺史、郡守不敢再来围剿,而朝廷方面又一直忙于内讧争权,故此让黑山军逐渐坐大,盘踞在茫茫太行之中,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