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〇年仲夏,吉日良辰,从山下开来一辆北京吉普。车上下来两男两女,要在寺内住宿。印空先点点头,又双手合十,把客人引进僧寮。这四个人是:“文化大革命”前本市宣传部长,如今在省城当顾问的吴大成;“文化大革命”前在吴部长手下当干事,如今当了本市文物处长的邵良音;吴大成的女儿,某大学新闻系学生吴百灵;还有一个是出租汽车公司的女司机,姓氏不详。
印空童颜鹤发,六根清净,可对红尘中的色空幻相并不迟钝。看青年男女眉来眼去,他断定邵良音正和吴百灵结缘。这不关和尚的事;他献过茶,就把人引进各自的住室。两位男性住北间,两位堂客住南间,他自己告退回方丈。这里虽是禅宗道场,印空却不是禅宗,他哪一宗都不是,他只会种菜、打柴、扫地、上香、添灯、击磬。他半夜要上香,所以早早睡觉——他也不会坐禅。
学生
四个人里,主客是学生。
吴百灵暑期作业要写一篇报导。她选题是《莲花山毁灭记》。平日总听到父亲为莲花山被毁而叹息,就有了把这一悲痛事件公诸于世的欲望。事件很简单。一个举世闻名的佛教文化胜地,经过“四人帮”蛊惑下的红卫兵一顿破四旧,成了荒山野岭!主题思想鲜明,事件脉络清楚,只要补充点细节,增加感性认识,文章就能写好。另外邵良音在省城党校学习时,常上她家来看望老上级,吴大成夫妻对这个青年印象很好,百灵自己也看着邵良音聪明俊俏、正派诚实。尽管比她大十多岁,她还是下了决心发展同他的感情。为事业也好,为爱情也好,都需要到莲花山来。